导读: 环保文稿 1 1动物保护的的概念及范畴 1 11 动物保护的概念及内涵 概括地说,动物保护应具有两层含义: 一 为了保存物...
1.1动物保护的的概念及范畴
1.11 动物保护的概念及内涵
概括地说,动物保护应具有两层含义:
一. 为了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生物多样性,人类社会应提供的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,如各国颁布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,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;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,以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;对具有特色的畜禽地方品种实施保种计划,以丰富可利用的遗产资源等。
二 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,疾病折磨和精 神痛苦等,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。也可以认为是动物的康乐(well-being),包括动物保健(animal health)和动物福利(animal welfare)。
因此, 动物保护这门学科的内容是研究避免动物濒危或灭绝,避免或减轻动物患病、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学科。
1.1.2 动物保护的对象
动物保护的对象可分两大类:
一 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,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、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养动物地方品种等。
二 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。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,如家养动物、家庭动物、实验动物、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物。
1.1.3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
从生态学观点看,作为物种,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和价值,都应该受到人类的保护和尊重。但是人类在保护动物时,一般只考虑保护对人类的有益的动物。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,要准确的确定并非易事。
另一方面,即使是有益动物,如果繁殖过度,也会成灾。
1.2保护动物的意义
1.2.1经济效益
无论家养动物还是野生动物都有一定的价值,人类猎取、饲养、宰杀动物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利益。
例:某跨国公司以我国的动物屠宰未避免痛苦为由,表示要地址从我国进口皮革。
1.2.2社会效益
1.动物保护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。
2.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,有利于建立文明的法治。
提倡动物保护对儿童尤为重要,从小陶冶心灵,有利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。
1.2.3生态效益
v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,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。
v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,有利于人类更深层次的认识自身。
v家养动物物种及品种资源的多种多样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。
1.3影响动物保护的因素
1.3.1 观念
观念差异是影响动物保护的重要因素。经济基础、宗教、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往往决定动物保护的观念。
1.32宗教
v宗教决定了动物保护的对象。
佛教反对杀生血多佛教的庙宇庵堂设有放生池
猫的命运与宗教密不可分,古代埃及人奉猫为神灵,中世纪猫的地位一落千丈纷纷捕猫,悬挂街头,处死示众。
1.33文化习俗
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态度。同样的动物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理解和看法。
如回族人不吃猪肉、印度教信徒视牛为神、而西班牙的斗牛表演则为国粹,面对狗肉和“龙虎斗”(蛇和猫共同烹制),许多西方人难以认同。
1.3.4心理因素
动物保护与人的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,某人偏爱某种动物、憎恨某种动物或害怕某种动物,这种现象生活中并不罕见。
1.4动物保护的手段
1.4.1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立法
1989年颁布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
1997年颁布《动物防疫法》
2004年通过新的动物保护法,我国的动物资源保护正逐步走上了法制化,正规化的道路
1.4.2加强动物保护区及收养中心
1956保护区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。
目前我国已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5处,保护了大量珍稀的野生动物。
1.4.3动物标识
1.为了便于科学管理和保护动物,为动物个体建立标识非常重要。
2.动物标识,称之为动物的“身份证”,是给动物佩戴或植入相关标记,用以区别和识别个体。
1.4.4人工繁殖
如果某种濒危的动物在人工饲养坏境中能够繁殖,就意味着这种动物可摆脱将灭绝的困境,重获生机。
1.扬子鳄,我国特有珍稀动物,现在可成功放归。
2.大熊猫的人工繁殖也取得可喜进展。
3.“克隆”技术是当今最尖端的人工繁殖技术。
1.5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
1.5.1积极开发利用
家养动物之所以在数量,品种,遗传品质及生理性能等方面都在动物界占有绝对优势,完全是人类干预和积极开发利用的结果。
1.5.2寻求代替品
该强调,人类对某些动物的利用应予限制,否则会促使该种动物灭绝,有鉴于此,国际组织禁止使用虎骨,犀牛角这些传统的中药材。那么出路只有一条,寻求替代品。
1.有化学合成物替代天然珍稀动物制品是可探索之路。
2.也可考虑人工养殖的动物取而代之。
1.5.3控制动物疫病
1.首先要控制传染源,传染源可能是同种动物的健康携带者,也可能是异种动物。如伪狂犬病毒,异种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也可作为传染源,如猪瘟
2.控制动物疫病的经常性措施是改善动物的卫生条件。
1.5.4加强动物检疫
近年来对生物恐怖的担心,检疫措施和手段更加强化。
有效地动物检疫法规随着疫病制度的完善相继制定。
1.5.5谨防生态入侵
生态侵入(ecological invasion):非土著种在新领地扩大种群并威胁土著物种生存的现象。
非土著物种本是来客,但进入到新环境后,往往因缺乏天敌而过度繁殖从而威胁到土著物种的生存,甚至是后者灭绝,成为生态的灾祸。